您好,欢迎访问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联系我们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015-07-21 12:00:04 编辑:ma_wen_ying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由潍坊科技中专、市工贸职业中专、市第二职业中专、市劳动技校、潍坊水产学校五处学校整合而成,2011年1月在滨海经济开发区(羊口镇)筹建新校。新校南邻羊口渤海路,西邻中心大街,总投资6.2亿元,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1.5万人。
新校设计以“科技、人文、海洋”为主题,“以海洋经济、绿色产业、清洁能源、持续发展”为理念,按“两轴一带”规划格局。科技轴南北向贯穿校区,人文轴东西向进行布局,景观带与科技轴、人文轴相结合。整个学校设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活动区、学生公寓五大功能区。教学实训区由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现代服务类、海洋化工类、高职基础教育中心五个功能团组成。科技轴和人文轴寓意“科技与人文兼融”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运用水体营造出海洋意向,寓意扬帆起航,将海洋色调与海洋精神融为了一体。
学校有效整合了潍坊科技中专、市工贸职业中专、市第二职业中专、市劳动技校、潍坊水产学校五处学校的资源,形成了规模发展优势。通过引进高技能人才等措施,建立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实行多元化投资,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经验,推行引厂入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教育”等办学模式,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会计、市场营销、化学工艺、现代农艺技术、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餐烹饪共14个专业,集教学、实训、生产、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采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形式等,培养了有职业精神、有创业意识、有责任感、有理想、有追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倾力打造了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全国示范性职业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4000人以上,面向企业和社会短期培训2万多人次,为我市寿北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494人,非全日制注册生8890人。专任教师437人,兼职教师69人,图书馆藏书50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融合各所学校的办学优势,寿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办学机制、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制定了《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把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总抓手。学校先后与潍柴动力、晨鸣集团、海化集团、联盟化工等4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订单教育”,每年都超过1500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开展了就业创业教育、理想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业品质。近三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有2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仅2011年,就有6人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23%,25名学生因技能大赛突出获得高等院校保送资格。每年举行的就业“双选会”上,毕业生与招聘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例均在1:2以上,一次就业安置率98%以上。
2.构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一体化教学,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到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真实工作环境岗位适应性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实施毕业生“双证书”离校制度,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97%以上的毕业生都取得了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潍坊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重大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学校有六项成果获得一等奖。
3.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的良好运行机制
成立了以寿光市人民政府分管市长任主任,全市主要企业负责人和学校领导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集体研究相关事宜,统一协调安排校企合作工作。组建了山东省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山东滨海(寿光)职业教育集团。与山东海化集团、潍柴动力、联盟化工、巨能特钢、墨龙集团、默锐化工、全福元商业、泰丰等四十多家企业签订了办学协议。成立了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每年完成企业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再就业培训2万多人次。
4.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了对接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建设运行机制。通过加强专业建设,计算机软件技术、农村经济开发、蔬菜生产与营销、农业经济管理、水产养殖等专业被评为省、市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学校组建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专业课程开发委员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力求实现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现已开发校本教材36本,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二等奖;与企业合作完成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研究与实践》和《机电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研究与实践》分获潍坊市教学改革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
5.建立了教师队伍长效建设机制
实施了挂职锻炼制、外出学习制、梯级培养制、客座教授制、校本培训制和技能比武制等教师培训制度,加强了专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等,强化了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开展了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提升行动、专业带头人评选等活动。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邀请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现已有山东省教学能手8人,潍坊市教学能手56人。50多人次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00多人次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近60名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69名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30多名高管人员和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82%。
6.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
学校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等电子信息化。建立了学生勤工助学、贫困生救助、学费减免等制度。制定了教职工办公考勤制度、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教学楼紧急疏散预案》《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等。成立了督查小组,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督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7.改革了教学、德育等评价体系
实施了校、专业部、教研室(课程组)三级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实施德育管理千分制,将学生的德育管理分解为多个可以量化的目标,对每个学生的常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指标以总分1000分的形式进行量化。
近年来,学校参加全国和全省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4月,获全省技能大赛网络布线、服装模特、工业产品设计、楼宇智能化等项目5个一等奖;2010年6月,获全国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一等奖、模特表演二等奖、楼宇智能化安装与调试二等奖、工业产品设计三等奖各1个;2011年4月,获全省技能大赛平面模特、网络布线、工业产品设计、楼宇智能、服装模特、车工、企业网搭建、数字影视制作、网站建设等项目8个一等奖;2011年6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技术、平面模特、服装模特、楼宇智能化、建筑CAD等项目,6个项目获一等奖,3个项目获二等奖,6个项目获三等奖。获奖的数量和奖次位居全国同类学校前茅。
突出的办学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海化集团、巨能电力,墨龙集团、晨鸣集团等多家单位主动提出进行联合办学,共建共享。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情况。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先后深入学校进行考察,指导学校的办学工作。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校园建设典型学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教先进单位、全省职教师资培训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连续三年获优秀组织奖。
热门新闻
学院环境